首页

婉慈Icon论坛

时间:2025-05-26 03:40:25 作者:山东青岛:民众走进科研院所感受科技魅力 浏览量:17772

  2021年仲春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说:“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深有感情。”

  时隔3年,今年10月15日至16日,总书记再次来到福建,这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首次赴沿海地区考察。从漳江之畔,到东海之滨,总书记重点关注了什么,释放哪些重要信息?《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

视频: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强调 扭住目标不放松 一张蓝图绘到底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01

  看澳角村:做好“海”的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首站是漳州市东山县。在这里,总书记重访了一个渔村——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2001年,在福建省工作期间他曾经来过这里。

△澳角村。(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澳角村位于东山县东南部,村子三面环海。两个月牙形海湾如一对蝴蝶翅膀,见证了这座小渔村的美丽蝶变。

△澳角村。(总台记者李鹏冲拍摄)

  曾经的澳角村,报纸订不起、电话装不起、煤油灯点不起。如今,这个渔村立足沿海环境优势,发展起了海洋捕捞、水产品养殖、海产品加工、电商微商、乡村旅游等五大主导产业。

△正在直播卖货的澳角村村民。(总台记者李晋拍摄)

  沿着澳角村绵延的金色沙滩漫步,鳞次栉比的渔排、满载而归的渔船、忙忙碌碌的渔民、挤满码头的渔获……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

△澳角村。(总台记者李晋拍摄)

  乘着“海景民宿”“海鲜电商”的东风,渔业发展模式的转变让澳角村焕发新的生机。从昔日织网下海捕鱼,到如今让海产品“游”上互联网,澳角村的渔业经济触角更深、版图更广。2023年澳角村村集体收入173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万元。

△澳角村的海产品。(总台央视记者覃思拍摄)

  时隔23年,看到澳角村发生巨变,总书记深感欣慰。他对乡亲们说,乡村振兴还是要发扬优势,做好“海”的文章。新时代新征程农村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农民会有更加火热的生活。

△澳角村的海产品。(总台央视记者许永松拍摄)

  因地制宜做大做强做优地方特色产业,是澳角村乡村振兴的密码。3年前在福建考察时,总书记曾考察当地特色产业武夷山茶和沙县小吃,强调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此次赴福建考察,总书记仍然瞩目特色产业。

△印有“满载而归”字样的澳角村渔船。(总台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

  02

  看谷文昌纪念馆:“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

  东山这片沿海宝地,不仅有“下海能打鱼,上岸能写诗”的渔家文化,还有深厚的红色基因和文化血脉。

  在澳角村东的大肉山,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的木麻黄,这是当年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带领群众种下的。当地百姓说,“看见木麻黄,想起谷文昌。”

△谷文昌纪念馆。(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这次在东山县考察,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前往谷文昌纪念馆。

  总书记曾经在多个场合谈起谷文昌。他说,“福建这片热土孕育了许多先进人物,谷文昌同志就是一个,我多次提到过他的事迹。谷文昌同志的事迹同焦裕禄、杨善洲同志的事迹一样,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领导干部的坚强党性、远大理想、博大胸怀、高尚情操。”

△谷文昌纪念馆内展陈。(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把东山岛这座“风沙孤岛”改造成“东海绿洲”,谷文昌功不可没。

  1949年8月,谷文昌随部队南下福建,在东山县工作14年、担任县委书记10年。他带领东山人民战风沙、抗旱涝,植树造林、发展生产,兴修水利、改善交通。东山人民感念谷文昌,自发形成了在清明节“先祭谷公,后拜祖宗”的习俗。

△谷文昌纪念馆内展陈。(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谷文昌纪念馆坐落于东山县陈城镇山口村,2004年2月建成开馆,展陈内容包含大量历史照片和谷文昌同志生前使用的实物,再现了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从根本上改变生态环境、改变落后面貌的动人情景和不凡历程。

  在谷文昌纪念馆,总书记说,谷文昌同志在福建是有口皆碑、深入人心的,他是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优秀领导干部的一位代表。我们学习他的事迹,不仅要高山仰止,还要见贤思齐,像他那样做人、为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只有走这条路,才是人间正道。

△谷文昌纪念馆内展陈。(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在厦门听取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总书记再次指出,要教育党员干部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锐意进取、善作善成。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不忘初心、担当作为、廉洁奉公,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绿色丰碑”。(总台记者李晋拍摄)

  东山这片“东海绿洲”,不仅流淌着红色基因,还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东山县,总书记来到关帝文化产业园考察,听取当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进两岸文化交流等情况介绍。总书记强调,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传承好。

△关帝文化产业园。(总台央视记者陆泓宇拍摄)

  03

  看厦门片区:建设“开放高地”

  结束漳州的考察行程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厦门,考察了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

  厦门片区于2015年4月挂牌成立,总面积达40多平方公里,已累计推出创新举措606项,其中全国首创142项,31个改革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5个典型案例成为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福建是改革开放的热土。2014年总书记赴福建考察时,曾专程前往平潭综合实验区。3年前赴福建考察时,总书记指出,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办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这次赴厦门考察,总书记说,厦门特区经过40多年发展,发生了当年难以想象的巨大变化。今天,抓改革开放,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比过去要求更高了。他指出,福建和厦门要适应形势发展,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深耕细作,多出一些制度性、政策性成果,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再立新功。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总台央视记者程铖拍摄)

  考察期间,总书记强调,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主动对接区域重大战略,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巩固拓展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重要通道功能。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总台央视记者王鹏飞拍摄)

  04

  扭住目标不放松 一张蓝图绘到底

  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赴福建考察时寄语,“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今年这次赴福建考察,总书记在听取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 扭住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

△福建漳州。(总台记者曲绍虎拍摄)

  “继续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这四个“更大”,是总书记对新福建建设的殷切期许。

  “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要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奋勇争先,要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要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等,这几个“要”,是总书记提出的具体要求。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总台记者郑皓拍摄)

  3年前赴福建考察,总书记开宗明义:“这次到福建,一个大的背景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后,‘十四五’开局,围绕这一主题作调研;也是来看望福建的父老乡亲。”

  今年这次赴福建考察,也有一个重要背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

△福建漳州。(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这次考察,总书记要求福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从“闯出新路”“奋勇争先”,到“作出示范”“久久为功”,总书记提出的具体要求,无不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紧密相关。

△福建厦门。(总台记者吴冰锋拍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曾赋诗:“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

  观一域,是为了更好擘画全局。福建拿出只争朝夕的干劲,保持滴水穿石的韧劲,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其示范意义不言而喻。

  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八闽大地,再扬征帆。

  监制丨申勇 龚雪辉

  主笔丨刘瑞琳

  记者丨王鹏飞 卢心雨 李晋 范凯 彭汉明 覃思 潘毅 程铖 范一鸣 许永松 马亚阳 郭鸿 陆泓宇

  视觉丨陈括 张晶

  编辑丨王尊

【编辑:刘阳禾】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五一”假期广州地铁总运客约4500万人次

在园区中部的绛溪河上,圆润的线条勾勒出一轮亦真亦幻的“峨眉山月”,构成了月亮桥唯美的形态。桥边,成片的红梅点点绽放,如烟似霞;不远处,位于园区制高点的散花楼气势恢宏,与月亮桥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

这一瞬间,他们奋不顾身

“我的目标首先是第三冠,其次是奖金王。”纪钰爱说,“对于第三冠,我不意外。哪怕这次失误了也没什么,下一场我会继续努力。而这一次夺冠了,也不在我的计划之外。”

【大机遇 大文章】习言道丨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中国美国商会不久前发布的《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受访企业2023年财务状况较上一年有所改善,对未来两年业务前景更为乐观。50%的受访企业将中国列为全球前三大投资目的地。

川渝间首开渝都马拉松专列

在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南化社区网格服务站,“以和为贵”的牌匾张贴在服务站“金牌调解室”的墙上。南化社区第九网格长于亚飞介绍:“作为社区的网格长,我们的首要责任就是化解矛盾纠纷、防范风险隐患、守护居民平安,让社区成为社会矛盾风险的‘终结地’,把矛盾解决在萌芽、化解在网格。”

两岸青年武汉共享体育嘉年华

“在18岁参与无偿献血,是我给自己的成年礼物,也是我作为一名医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的第一步。在最青春的年纪做了这样一件最热血的事情,这也许是我28岁、38岁时很难拥有的体验。”来自广州医科大学的邹嘉宝说,“今后,我也会带动身边的同学一起参与无偿献血和公益服务,让建设健康中国的进程更进一步。”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